美丽月见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长城会ACC联合专场老年心脏病与心脏 [复制链接]

1#
老年心脏病“海啸”,我们严阵以待

程标教授在会场讲课

当前社会,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02亿,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14.9%。据预测,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4.8亿。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老年人口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其中心血管疾病尤为严峻。今天上午的ACC

GW-ICC联合论坛以“老年心脏病学:我们准备好迎接浪潮了吗”为主题,多位国内外专家做了精彩报告。

来自美国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的NanetteK.Wenger教授认为,老年心脏病学在逐步转变为当今心脏病学的主流。我们必须系统化地将年龄相关的复杂问题结合进常规的临床决策中,适当调整老年人循证治疗中的标准,个体化治疗。

医院程标教授做了关于“高龄老人患者PCI风险获益评估和优化处理”的主题报告,程教授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我国高龄冠心病患者在真实世界中比例逐年攀升,且高龄冠心病患者诊断相对困难,并因合并症较多、其临床预后不良。接受PCI治疗可使此类患者获益,但围术期及术后的抗栓治疗、随访等均需个体化。

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CliveRosendorff教授结合SPRINT、ACCORD及HOPE-3研究为大家介绍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策略,合适的降压靶值与心血管疾病状态有关,高危者需将收缩压控制在mmHg以下;低危者收缩压可适当放宽,控制在mmHg以下即可。

老年患者常共存多种疾病,如何更为合理的管理此类患者?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的张存泰教授指出老年医学的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全面的医护照料,强调整体性和个体化,最终目标是为了改善老年人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这也决定了对于共病的处理不是简单的疾病诊治的叠加,而是需要根据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综合考虑。

老年心脏病学是一个复杂性问题,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新领域。老龄化已势不可挡,临床医生需摒弃既往固守的临床思维和基本处理方法,转变观念和认识,学习老年心脏病学管理的新思维,将有助于更好地维护老年心脏病患者。

心脏影像学进展

JagatNarula教授在会场讲课

近年来心脏影像学发展迅猛。CMR、IVUS、OCT、FFR,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既能够带来更多信息,但有时也干扰医生的判断。今天下午ACC联合专场的心脏影像学进展会场上,医院的刘乃丰教授分享了冠脉成像技术评估血管病变的价值。医院伊坎医学院的JagatNarula教授也带来他的思考——《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冠脉粥样硬化预后的决定因素:解剖,生理,还是形态?》

目前临床主要使用冠状动脉狭窄作为评价冠心病的方法。冠脉狭窄提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高发。但实际上有很多临床试验却提示仅靠冠脉狭窄程度指导血运重建策略(PCI或CABG),患者的获益并不明显。显然冠脉狭窄不能成为血运重建策略的唯一依据。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已经开始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缺血的一项指标。而IVUS对判断斑块性质有独到的能力。IVUS可以观测到易损斑块,这些易损斑块往往有较大的脂质核和薄的纤维帽,甚至还伴有血栓。但易损斑块有时狭窄并不严重,血流压力也较好,仅靠IVUS也难以决策血运重建。解剖学的狭窄、生理学的缺血或者斑块形态都对不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能力。这三种技术有时互相交叉,也常常相左,仅依赖其中某一点进行预后评估指导手术,难免导致非必需的血运重建治疗,而且还会丢失另外两种技术所提供的信息,只有结合多种技术综合评估才能更有效地指导血运重建。

在心肌病、心衰和缺血性心脏病等领域,MR有特殊的价值。弗吉尼亚大学心脏影像中心的ChristopherMKramer博士在《心肌病的磁共振影像特点》中展示了各种心肌病的MR影像,而首都医科医院的贺毅教授带来的是MR在心衰诊断中的应用。讨论的热点是延迟强化技术(LGE,Lategadoliniumenhancement)。LGE能准确显示心肌坏死的区域。对于冠心病、瓣膜病所致心衰的预后判断和对心肌炎、心肌病的病因诊断及分期,CMR都有非常实用的价值。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王忠振袁丹┆美编柴明霞┆制版王柳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